近年来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件事:好像汽车里的屏幕越来越大,而按键和旋钮却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从整个汽车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个趋势是一直存在的。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车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空调,收音机,音响…
只凭硬按键已经无法承载如此繁多的功能了,恰逢液晶屏幕以及触控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将繁杂的功能集成在屏幕中,方便人们的操控和使用。
近年来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件事:好像汽车里的屏幕越来越大,而按键和旋钮却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从整个汽车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个趋势是一直存在的。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车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空调,收音机,音响…
只凭硬按键已经无法承载如此繁多的功能了,恰逢液晶屏幕以及触控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将繁杂的功能集成在屏幕中,方便人们的操控和使用。
在这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车内的屏幕尺寸以及硬按键数量都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量产车型),因为此时的汽车产品已经非常成熟,集成了音乐,娱乐,车控等功能的车载系统在这段时间内并没有发生功能定义上的变化。保证用户驾驶安全的前提下,车载交互只被允许提供这些功能。
直到新时代的飓风降临:自动驾驶的逐渐成熟以及新能源车型的崛起。车载交互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可以看到,新势力电动车们进一步加大了屏幕的尺寸且极尽可能的减少了硬按键。
为什么呢?
1.展示新势力的“新”,新势力们需要一个载体去展示智能电动车的“智能”,去展示辅助驾驶能力,高精地图,语音交流… 一块更大的屏幕无疑是一个优秀的选择。
2.承载新功能的“新”,如上所述的新功能加上小憩模式,哨兵模式,影院模式等等需要一个优秀的交互媒介来满足这些功能背后复杂的交互行为,一块更大的屏幕正合适(显然单凭硬按键很难完成这些复杂的操作)。
3.让用户觉得“新”,更多的硬按键代表着用户需要更多的主动控制车辆,显然这并不符合智能电动车智能的“智能”的定位。
但是这样做是否妥当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反对理由主要是:大量删减物理按键,会威胁驾驶员的安全。他们认为将空调到多媒体一股脑塞进屏幕里,是对驾驶安全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而且日趋手机化的车机系统会让驾驶员接收到的与行车无关的无用信息溢出,也会影响驾驶员的安全。
支持理由则是:趋近于手机的交互逻辑可以减少新人在用车时候的学习成本,不会再被繁多的硬按键所困扰,且新能源车也保留了一部分重要的按键,这些按键已经能够满足他们驾驶时的盲操需求。
你的观点是什么呢?欢迎大家下方留言交流。
Hassle-free purchasing, get your next car fast!
2021 Toyota Yaris 1.5J
Upgrade
Add your car
评论